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2|回复: 0

【同志】与【同性恋】之间的定义由来

[复制链接]

10

主题

0

回帖

5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52
发表于 2025-8-2 23:0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 同志一词原为志同道合的人,由于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演变出了同性恋者的新意。给同志一词赋予同性恋者的意思,最早起源于1989年林奕华将其首届同性恋电影节命名为《香港同志电影节》。从此以后,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地区,如马来西亚、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等,同志一词逐渐演变成对同性恋者的另外一个比较隐蔽的称呼。最早此种用法只在同性恋群体中使用,后来影响逐步扩大至整个中文社会都采纳了此种用法。林奕华表示,使用同志命名电影节由孙中山先生的名言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”联想而来,初衷是希望将讨论的焦点从性取向转移到性别议题。时至今日同志一词也不仅限于同性恋者,早已扩大到国际上通称的LGBT少数性别族群,也就是女同性恋者(Lesbian)、男同性恋者(Gay)、双性恋者(Bisexuality)与跨性别者(Transgender)。
     小学六年级书本中讲到,“性别与权利”,其中介绍了不同的性倾向。这本教材说,性倾向不止一种,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属正常,绝不是疾病。的确,这应该是一个共识,同性恋绝非一种精神疾病。早在1990年,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;2001年,中华精神科学会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。不歧视同性恋,并且保障其权益,更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。正如这本教材中所说的,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长相、肤色、身高、体重、性格、民族、国籍都不相同,性倾向只是不同的一个方面。不过,这样能写入孩子们教材的认识,也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。对不同性倾向的尊重与保护,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。一方面是个体的权利。性倾向,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人权利,只要不妨碍他人,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。另一方面,则是少数群体的权利。同性恋者在性倾向上是少数群体,保护少数人的权利,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。从情感上,各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不同;但是从理智上,尊重他人的性倾向却应该是共识。消除偏见,理解差异,应是社会的信念,我们都可以从这套小学教材中学到更多。或许,我们可以更多地学会理解“不一样的烟火”。罗素曾言,“须知参差多态,乃是世界本源”。在很大程度上,同性恋的存在,也正是人类在性意识、性倾向上“参差多态”的体现。从《荷马史诗》中英雄阿喀琉斯和同伴的情谊,到托马斯⋅曼名著《魂断威尼斯》中对同性之美的热烈赞叹,许多文艺作品在探索人类心灵的过程中触及同性恋的主题,更让人看到,人类最宝贵的情感,本就是在性别界限之上的。
     总之,同性恋者也是正常的公民,在主张权利的同时,也需要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。这套《珍爱生命》初问世时,曾让许多人不快,不少学校甚至收回了课本。其实,对孩子的性教育,不仅重要而且必要。对于社会,又何尝不是如此?性不可耻,爱更是。希望更多人能放下偏见、消除误解、包容他人,愿每一种爱都不被伤害,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出内心的色彩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laotongwang.com

GMT+8, 2025-9-8 07:52 , Processed in 0.016029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